新闻中心 News
搜索 Search
暂无信息。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谈谈语文学科的特点与个性化辅导

2016-04-10 14:49:38点击: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受凌校之委托,让我向大家谈谈语文学科的特点,这里仅谈谈我个人粗浅的理解,同各位聊聊 不当之处,望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首先谈谈语文学科的特点: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学科特点,最重要的两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

先说工具性,语文就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工具性学科。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就是听、说、读、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听、说、读、写贯穿始终。而

高中的文章要求的侧重于人文情怀,重要的是立意要高,要有思想和内涵,阅读方面不仅仅是翻译和理解能力的测试,更多的是从文章中提炼出来的情绪情感。

     再说说人文性,讲的就是人文情怀,情绪情感。 语文人文性的内涵是提供自由的文本,关注生命个体,尊重个性差异。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着不同思维和情感特征的生命个体。为此,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文化中介”——语文教材,它必须具备文学性、开放性、时代性、灵活性等特点。

  语文学科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教师要面向生活,应积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们可以让作业的内容走向综合。如:组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将活动体会写下来;在教学古诗时,可以把古诗配上音乐,用唱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是给古诗配上图画;可以找身边的错别字……

  语文学科是最能凸显学生主体性的基础学科。谈尊重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弄明白“个性”的概念。学生的个性既有一般年龄特征的共性,又有个别的差异性。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志向、信念和世界观等,它制约着人所有的心理活动,是产生积极性的心理动力。个性心理特征指每个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所表现的特点,它在个性中是比较稳定的成分,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又反过来影响心理过程得进行。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说的是冉求做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进一步;仲由敢作敢为有时不够慎重,所以要抑制约束他慎重地退后一步。就是 强调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并正确的引导。
    以上谈了一点我对语文学科特点的一些认识,下面再说说个性化辅导。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走向多元化、个性化似乎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如“行知教育”类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也是蓬勃如雨后春笋。我认为她的出现,有着广阔的社会背景,也确实是目前教育体制下的一种补充形式。究其因学校教育的“一统化”,“一刀切”,模式,给富有个性的学生更多的束缚,中等生或造成难以拔尖、后进生或形成厌学以至成为困难生。我把班级教育教学的特点形容为“腰鼓式”,两头小、中间大。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优生几乎不用教、后进生由于受班级诸多影响以及其他原因,老师教不了。(就现在所谓小班化,班级学生数也不少于30人,扬州一些中学,现在几乎还是50人以上)这就难免产生优生“吃不饱”,后进生“顾不了”,的现象。一些后进学生如果有适当的、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机构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成长过程中的学习任务,此乃利国利民,美事一桩。

有一副对联这样写道:上联是,追先贤,因材施教;下联是,看今朝,个性教育。不难理解“个性化教育教学”,还是在古代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教育教学。

所谓的个性化:是指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做法。打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个性化教育理念倡导的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的科学教育。实质上一些从事课外辅导和家教服务的教育实践者已经把个性化教育定义为:个性化教育就是一对一的教育教学,或者是一对一的个别化辅导的教育教学。“行知教育”就采用了“一对一”的教学体系组织教学。而对这一体系的教育教学,我想还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好在这一群体里皆是年青有为的教师。在他们身上天生就有着创新的特质,如果领导者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引导,开发他们的潜能,那将会是前程锦绣。

而这种教育教学单位,由于环境的因素:我认为从事个性教育教学的工作者应当立足于以下几点: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品质。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即有个体,就有个性。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形成的个体差异。因此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但是人的个性品质是需要培养优化的。通常一个人的个性品质应当包括“四心两力”,即责任心、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自控力、意志力,而责任心是个性品质的灵魂,我以为只有责任心的人才有其他能力的培养,什么是责任心,我的理解就是:对外而言,自己的事自己做,对内来说,出了问题自己承担。比如:学习是自己的事那就要以快乐的心情,把这件事做好。遇到学习中的问题自己怎么承担?承担就是主动去解决问题(问同学、问老师、查资料,只要能有解决问题的途径均可采用),因此解决问题就是承担责任的一种方法。而这些个性品质的培养方法是需要我们以老师主导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相机引入,适时点拨,给予不断的调整与优化,使其有责任、懂自尊、强信心,求上进,能自己管得了自己,有着战胜学习困难的意志力。久之,这些优秀品质会得到培养,这些培养当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为师者,确实不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中学,学中教,因而我们要不断学习,深入研究,在教学探讨中提高自身的素质。

其次要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这是学习动力之源。所谓动机就是学生想学。这儿以我在“名思教育”工作与两位学生的对话为例:六年级一生,据咨询师介绍,该生基础比较差,有自卑心,自信心不足。晚自习时,她来到我面前,问一些问题,我问她:“学习快乐吗?”她说:“不快乐,每天作业很多,错的也比较多,考试成绩上不来,语文总在六、七十分上跑。”满脸愧疚,表情的流露,说明该生是想求上进的。我就开导她,你现在才小学还没毕业呢,你算算到大学毕业还有10年呢,这么长的时间里,你只要想改变学习现状,就能刷新自己的成绩。她略有思索,轻声问道:“怎么改变呢?”,“告诉你吧:你从今天开始要认识到,我读书我快乐。”,“那我考试成绩上不来呀?”我问你“怎么叫上的来,请你先不要和别人比。每次和自己比,哪怕增加一分都叫上得来,都能获得快乐”。她脸漾微笑地说:“我怕考试。”我说,你以后:“这样思考:把考试当作业,把每天作业当考试就行”,“那你现在给我报一下字词听写好吗?”,“好呀!”第二天该生居然要求我给她辅导了。可见学习动机得到激发,想学的愿望就增强。七年级一生,一到我面前就说:“老师,我要学课外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只要辅导三次。”,就这句话来看,该生学习动机是极强的(但不免也透露了她的自傲之气——这正是个性品质的呈现),对于动机十分强的学生,我们应当引导她认识学习的本质。那么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呢?我的理解是,在于个人通过学习内化身心来适应自身发展,适应社会生活。通俗地说就是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如何学习?孔子早就说过:“学而时习之”学习要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和实习,我对“习”的理解,不仅仅是温习,温习在于重复学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实习”,实习在于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去。前者注重知识的储备,后者侧重能力的转化。两者相辅相承,才是学习的本质之所在。有人说得好: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胸怀是修来的。可见学与练的关系是知识储备与运用的关系。 由此看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也是我们当老师的责任。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应在“习得”上做文章,“习得”的途径也很多,总有适合自己的。学生一旦“习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将终身受益,提高能力也就会变得指日可待了。试想如果有哪位大师说两三次能提升一个人的学习成绩,那是在忽悠人了。对于学习动机极强的学生,我们要说服他主动收回“急功近利”的想法,走踏实、勤奋之路。

至于培养兴趣的方法很多,我认为最好的也莫过于启发式教学了。苏小妹三难洞房的故事大家都听过,秦少游轻取前面两个难关,而第三关,真的为难他了,当时苏小妹的大哥、少游的好友东坡在一旁也十分焦急。少游仅一步之遥就要“洞房花烛夜”了。可小妹借着皎洁的月光出了上联“双手推开窗前月”难为其对出下联,少游左思右想,徘徊于房外廊前。东坡也无奈,好在月夜下,千山如银,池水波鳞。此情此景触动了东坡,给少游启发一下吧,于是,拣起一个大大的石子掷入池中,池水在月下飞溅,灿烂如洁白的金莲盛开。少游见之,兀自击掌,破口而出:“一石击破水底天”,喜得下联。小妹笑开洞房。可见启发是多么的有趣。启发就是一种激活思维的好方法,当然,教学只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的方法,我认为都是好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我们指导学生尽力不要仅以答案一报了之,那真得会索然无味。时间一长,别说兴趣没了,相反会横生厌倦,削弱了学习的动机。反而有害于学习。

第三要改善学习习惯。关键在“改善”。大家知道,习惯的形成非一朝一日,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那么学习习惯的形成又依赖于学习环节与秩序,良好的学习环节与秩序又是学习方法取得的重要步骤。建立母题集、错题集是形成学习方法的重要措施。我们知道,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这里说的母题就是典型例题,典型例题的把握以及解题方法一旦熟练,解决同类题或因此而产生的变式题就会如履平地,轻而易“解”。文科相对理科,母题的带动性要弱一些,但它至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范式。其实如果不被方法所局限,文科一定要读懂原文,再用方法,收效就不一样了,周三晚上值班时,一初一学生拿来一练习,课外文言文,《象虎》她一张口就问题目的答案,我说:你别急,你读懂原文了吗,她说:“没有”,那我们共同看看原文吧,逐字逐句帮她理过来,在给她适当的疏导,她再做题时,轻松了许多。注意:方法泛滥反而没方法了。因此“习得”比方法要重要的多。 我认为“习得”过程也要有三大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甘于寂寞,耐得下心来去研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甘于辛苦,沉得住气来练习;“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甘于发现,找到学习规律,形成自己的学习特色。

第四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语文的角度说吧!比如读千字左右的现代文章,能抓住中心,复述要点考量一下要用多少时间。经过数篇练习,学生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在考场要从容得多。我认为这是阅读中的关键所在,其他知识性的东西只要到位,在“习”字上动脑筋应当能熟练之。

第五要强化考试能力,因为当下提升成绩是硬道理。尤其是校外培训机构,以学生为对象的辅导更是举足轻重之大事。考试能力,简言之,就是考试过程中的策略和方法。它包括考前知识运用的储备(习得的经验)和心理准备、考试过程中的审题、阅读的处理、语言的组织等等,考试后的总结与提升。而这些方面的提高都要在考前稳着稳打,步步为营,不可躁急,又要环环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绝非三五次培训所能收效的。

还要做好科学的评价。这也是涉及到我们的责任所在。评价学生的指标最简单、最科学地就是数据。但我们不可忽略数据产生的源头,对于手中的学生,你侧重教学的是什么,学生在某一阶段产生的效果是什么。教者要心中有数,在作比较时,我们就会正确评估学生。评价时学生家长常常是以分数论“英雄”,我们不忽悠人,但我们要正确引导人,开化人。引导他们比,要看怎么比。我想:好生要横向比,差生要纵向比;阶段性的学习要与长期的发展相结合,这叫学习成长比;涉及毕业生的要在校班级中的位次比;家长要求某一学习内容板块的增长比等等,总之要“比”出师生共同的努力,比出信心。切不可泄气,畏难。当然,我们更重要的还是自我的反思。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状况,依据自身教学的内容、方法等作些深入反思,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积累教学经验,摒弃不适应个性辅导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发扬优点,不断评价、提升自己,个性化教育教学之路上定然会盛开美丽之花。

基于以上这些认识,本人不揣浅陋,对个性化教育教学谈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美在我们“行知教育”有着精干的领导团队,有着这么一群优秀的年轻教师,他们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有着丰富的文化知识,有着强烈的创新理念,这个团队真的如日出之朝阳,闪烁着光芒。在此,我只是引玉之砖,一孔之见,但愿年青的朋友们在这里张扬教育教学个性,给力行知教育之航船,乘风破浪,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年青的朋友们更能绽放自己的青春年华。

谢谢大家!

                                                 于扬州“行知教育”

                                                 2016年4月8日